



傳統中醫教學的痛點
傳統舌診教學是以肉眼觀察為主,其正確程度取決于教師的經驗,受限于當時的環境因素,缺乏客觀統一的辨識指標,無法達到研究上的可重復性要求,可能會因為光線、環境等因素,造成對舌色的判斷失誤,制約了舌診科研、教學、臨床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提供海量一對一隨時隨地的舌診教學與實訓指導,學生也不能通過便捷高效的方式來進行舌診學習與舌象辨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舌診實訓儀器硬件價格比較昂貴、舌象特征識別效果不佳、智能化程度低、操作復雜、占用場地,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缺乏完善的解決方案,傳統舌診實訓儀器的實訓過程基本上只有學生參與,教師很少參與對實訓系統的管理,練習和自測的結果反饋僅僅是成績或排名,對練習以及自測中產生的大量數據缺乏合理的統計與應用。
系統介紹
平臺基于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手段,精選10萬例經過多位專家、多輪次精確標注的舌象數據,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算法,對舌象特征進行精準識別和多維度的定量化分析。
平臺為學生提供中醫舌診智能化實訓,自動掃描知識漏洞,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更好的檢測學習成果,學生在手機移動端即可與人工智能云服務在線交互,結合舌象大數據進行正向和反向實訓,完成舌診學習與舌象辨識。
平臺既面向學生提供移動端舌診實訓應用,同時又面向教師提供實際教學應用,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多次連續監測,對舌象辨識的準確程度進行趨勢動態分析,對學生的實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學生實訓功能
結合舌象大數據進行正向和反向實訓
學生實訓功能:正向學習(舌象檢索學習、薄弱推送學習、學習記錄),反向訓練(舌象采集、舌象標注、AI分析與解讀),在線交互(在線提問、追問與評價),舌診考試(在線考試、成績查詢)。具體實訓形式如下:
自主學習:按舌象特征(舌色、舌形、苔色、苔質、津液、舌下絡脈)、健康狀態、年齡段、性別等條件查詢舌象,瀏覽舌象的采集信息、舌象特征、健康狀態。
推薦學習:在學生提交實訓后,平臺通過分析學生辨識錯誤的舌象,自動推送辨識錯誤特征的舌象給學生學習和糾錯。
兩類題型:采集題需要學生先拍攝舌面圖像、舌下圖像再標注舌象。標準題是教師從舌象庫中抽取的舌象題,考試時直接顯示舌象,學生直接作答。
智能評判:學生標注舌象特征、填寫舌象辨證分析;由AI自動評判采集得分、特征標注準確性得分(誤判或少判情況)、體質健康狀態辨證得分。


教師管理功能
對學生的舌診實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教師管理功能:學習監督(學生正向自學進度分析、學習統計分析),薄弱分析(學生薄弱分析、薄弱知識分析),在線指導(在線答疑、交互統計分析),組織考試(隨機抽題、審閱評分、成績發布)。
學生實訓功能
結合舌象大數據進行正向和反向實訓
學生實訓功能:正向學習(舌象檢索學習、薄弱推送學習、學習記錄),反向訓練(舌象采集、舌象標注、AI分析與解讀),在線交互(在線提問、追問與評價),舌診考試(在線考試、成績查詢)。具體實訓形式如下:
自主學習:按舌象特征(舌色、舌形、苔色、苔質、津液、舌下絡脈)、健康狀態、年齡段、性別等條件查詢舌象,瀏覽舌象的采集信息、舌象特征、健康狀態。
推薦學習:在學生提交實訓后,平臺通過分析學生辨識錯誤的舌象,自動推送辨識錯誤特征的舌象給學生學習和糾錯。
兩類題型:采集題需要學生先拍攝舌面圖像、舌下圖像再標注舌象。標準題是教師從舌象庫中抽取的舌象題,考試時直接顯示舌象,學生直接作答。
智能評判:學生標注舌象特征、填寫舌象辨證分析;由AI自動評判采集得分、特征標注準確性得分(誤判或少判情況)、體質健康狀態辨證得分。

教師管理功能
對學生的舌診實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教師管理功能:學習監督(學生正向自學進度分析、學習統計分析),薄弱分析(學生薄弱分析、薄弱知識分析),在線指導(在線答疑、交互統計分析),組織考試(隨機抽題、審閱評分、成績發布)。

應用案例
中醫舌診教學與實訓平臺在安徽中醫藥大學2018級~2020級中醫舌診實驗教學中應用,學生可隨時隨地采集舌象訓練,平臺操作便捷、AI評閱準確可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效果較好,以下為平臺關鍵節點操作應用。

自主檢索舌象學習

舌象采集

模擬訓練

訓練詳情與評價
舌診技能考核與評估

舌診實驗課教師管理系統
